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环境工程香港研究生怎么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环境工程香港研究生怎么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环境科学硕士就业率?
环境科学硕士的就业率90%左右。环境科学是一门理工科专业,但是这个专业比较冷门,即使是硕士毕业找到的工作待遇也比较低,整体硕士的就业率还可以,能达到90%左右。
去香港读硕士,含金量高吗?
问这个问题的,一般问的是授课型硕士在内地的含金量吧。质疑得最多的:1.学制短,一年时间学不到东西,很水;2.连二三本学生都能申请得上还不错的硕士,很水;
1. 时间短是客观事实,但是授课型硕士本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如果想做学术,可以读MPhil或者PhD 。即使读完授课型硕士后续再去读博,花费的时间也就和内地读完三年硕士时间差不多,这时间上的优势还不明显吗?而且内地硕士也分学硕和专硕,专硕学习的时间不见得就比香港的授课型硕士多多少。
2. 二本三本也能进。这些二本三本的,如果想拿到港前三的offer,起码均分90+,雅思7+,多段实习,还不一定能稳拿,拿到offer的无疑都是综合条件出色的学生。内地同样也有二三本学生通过努力备考,最终考上985/211硕士的,虽然极少,但也存在。我不认为凭借综合条件申请到的offer就一定比考试考到的含金量差。
这两年申请港硕的人越来越多,拿offer的门槛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申请港前五的学生里面不乏985/211以及海本的学生,这些学生本身就很优秀但仍然选择来香港读书。其次留学的花费是不低的,能负担这个花费的大多家庭条件都不差,起码达到中产或以上。这些优秀学生以及家长都认可的留学地区,含金量真的会低吗?
即使在大陆发展,大湾区建设已经成了主旋律,港硕毕业在大湾区工作是有优势的。港校全英授课环境,在外企工作也能带来优势。学校背景在就业上,更像是一块敲门砖,港五的背景过大部分内地大厂的简历关也不成问题,能不能拿下工作看得更多还是竞争对手以及个人能力。港校在海外的认可度更是要高于内地大多数高校。
同样硕士 相对来说 国内比国外认可度高 因此去港澳台或者国外读硕士的意义越来越小 其含金量还不能全部被接受 除非去特别好的大学 就像同样的博士 国外就比国内含金量高 而且做研究 能力重要 但是导师人脉关系也举足轻重
申请香港或英国授课型硕士的条件是什么?申请难度如何?
申请难度:Msc/MA(授课式) < PhD < MPhil(因为现在很少有学校招哲学硕士了), 申请授课型的一般GPA 高于3.0比较有把握;申请研究型的一般要求GPA 3.5 以上比较有把握,有论文最佳,另外港校还是比较青睐985/211学校毕业的学生,非985/211学生申请特别是研究型的学生在本科背景方面估计会被减分。当然也有部分二本甚至三本本科学校毕业的同学成功申请到授课式(甚至研究型研究生),毕竟哪个学校都会有优秀的学生。
2022Fall的申请已经接近尾声,整体上看,今年香港硕士的申请难度相比往年有所提升。
至于难度提升的原因:
疫情反复一轮又一轮的爆发,原本计划20/21年出国留学的那批人,除非拿到梦校的Offer,否则都会***取观望的态度,看疫情防控如何,出国有没有风险(感染风险、滞留风险、网课风险)。
根据目前的情况,选择去美国的一般是申请到顶级梦校的Offer,不然一般都不建议去,相信大家看到美国蹭蹭蹭往上飙的确诊病例也不太敢去,毕竟学历重要,小命更重要。
之前在某乎聊过境外回国的一些事情,不少申请到海外学校的同学跑来问我国内去某某国家/地区到香港转机给不给过境,需不需要到香港隔离的问题,说明疫情还是给大家的留学***带来很大的阻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同学会考虑转战香港。
香港整体防控上做得还不错,毕竟防控措施没毛病,而且21Fall很多学校都宣布线下授课或者双轨制,性价比高。背靠内地,没有滞留风险,申请到香港***后直接申请“回港易”,隔离都免了,顶多就是香港回内地隔离几天。
学历很重要。物以稀为贵,四十年前的大专,二十年前的本科,十年前的研究生,含金量多高。五年前我出工作的时候,企业在讲“本科率多少多少”,现在已经开始拿“硕士率”说话了。很多岗位要求:硕士,考公有些岗位也是:硕士,没有硕士学历连门都进不了。所以大家都想刷学历,怎么刷?加入内地考研大军还是留学?考研真的是卷王,每年有400多万的人参加考研,能成功上岸的只有17%左右,要干掉多少人才能挤上去,可以掰掰手指算算。
钱到位:近年来国内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在上升,基本上都能拿出十几二十万,来看看主流国家的学费怎样:美国50万+,澳洲两年制40万左右,英国30万,香港20万左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环境工程香港研究生怎么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环境工程香港研究生怎么样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