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020美国大选结果揭晓时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2020美国大选结果揭晓时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看待2020美国大选拜登获胜?
这次美国大选,最后的计票结果仍然是显示拜登获胜的,而很多民主党以及马克龙都站在了拜登的这一方,显然特朗普是非常不开心的,特朗普对于这个结果仍然是不认同的。特朗普隔三差五就会强调,这场选票绝对是动了手脚,而拜登偷走了自己的数10万张选票。
其实说白了,拿下总统宝座的应该是特朗普,而非是拜登,这就是特朗普最真实的想法。目前共和党已经大获全胜了,美国的最高***应该让拜登,以及所有的前任总统都深陷囫囵。已经胜券在握的拜登仍然没有掉以轻心,他命令自己的心腹去担任了白宫的重要职位。
拜登提前宣布了一些***的任命名单,而且在日前还决定了***卿的人选,并不是那个被看好的希拉里,而是名不见经传的布林肯。拜登在催促特朗普移交总统权力拜登表示,如果再不把这个位置让出来再继续无理取闹,很有可能就会动用强硬的手段。
就在拜登觉得共和党的高层全体反水都在支持自己的时候,特朗普终于等来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普京的表态。普京表示之前之所以没有祝贺拜登,是因为惯例,要确认结果里不存在任何别有用心的想法,而普京强调俄罗斯一定会等待最终的结果。
如果这两个人有一位被联盟组织宣布败选,那么俄罗斯肯定会祝贺另外一位。普京表示不管是谁坐上了这个位置,不管是谁入主到白宫,俄罗斯都已经做好了跟他合作到底的准备。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透露出一些意味深长的信号,显然普京的三言两语非常不简单。在普京看来,拜登并没有获胜,还没有获得美国全国民的认可,所以他们不敢轻易做这个决定。
再加上现在特朗普还在总统的位置上面坐着呢,不能够轻易地得罪这位现任总统。不管是哪个人坐上这个位置,就算是特朗普反败为胜,又或者是拜登如愿以偿,俄罗斯都不在乎。因为不管是谁当总统,俄罗斯都有自己的考量。
目前特朗普正在这个位置上面不停地上蹿下跳,就是为了能够捍卫自己的尊严,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也无从得知,特朗普究竟能够翻盘还是败到一败涂地,我们就在后方,拭目以待就可以了。
接连被女性指“不当接触”,拜登参加2020美国大选还有戏吗?
美国是个奇葩的国家,只要你当上总统或准备参加竞选,你就会被放在放大镜下被审视一番。民主党人,原美国副总统切尼就正经历着这种境遇。3月29日,内华达州前议员露西.弗洛伊斯就爆科:2014年,前副总统切尼就曾“深吻”过她的头发,当时她没洗头,令她感到非常不适。时年,她35岁,拜登72岁。当时她正在竞选内华达州副州长,切尼为她竞选站台。
其实我们发现:切尼类似的行为在公众场合还挺多。如把手达在卡特夫人斯特芬妮肩上达28秒之多,而且在她的耳边,仿佛窃窃私语,显然切尼这种怪怪的做法并没引起斯特芬妮的丈夫卡特的不满。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切尼有很多类似的动作,如对小女孩:
对儿媳,这是他的长媳,长子因脑癌去世后,切尼支持他的次子与长媳相爱。看下图:
切尼手放在长媳的肩上,吻长媳,而站旁边戴墨镜的男子是切尼的次子。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是切尼的一种习惯,是长者对下辈爱的表现。切尼在听到这种反映后也说:“我在无数次的竞选和公众活动中,无数次的与人拥抱,握手,表达爱意,支持和安慰。我一次也没有,从来也没有感到任何不当。如果有人认为我做的不合适,我会恭恭敬敬的聆听对方的意见,但这绝不是我的本意”。
切尼与人接触时的亲密行为,更应当看作是一种爱心,一种长辈对小辈的愛意。这可能和切尼的经历有关:中年因***伤妻女,老年又丧子,感情比较丰富,奥巴马授他勋章时竟被感动的落泪,丧子之痛也让他放弃了当年的大选。切尼是选过两次总统的人,两次都败北,这次会怎么样?据民意调查:切尼目前的支持率为37%,而特朗普为30%,切尼成了特朗普唯一的克星,成了民主党唯一的救星。无论内华达州前民主党女议员提出这个“不当接触”是什么意思,它客观上都有利于炒热切尼参选这个议题。
民主党女将打响美国2020大选“第一枪”,你怎么看?
都是徒劳的,民主党的***当选美国总统都已经是极限了,在美国社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男权社会,口号是男女平等,但是在政治这一方面,美国是极其保守的,自林肯废除了奴隶制以来,到了60年代马丁路德金开始,黑人才有了一些政治地位,黑人中的女人才有了投票权,到***时期当选美国总统,已经是登峰造极了。美国社会的建制派可以容忍黑人当选总统,绝不会允许女人当选美国总统。希拉里-克林顿作为前***,***时期的***卿,在政坛的人脉相当广,在***有很高的政绩的加持下都没能当选,美国宁愿选择一个特朗普都不会选择希拉里。所以说不管两党怎么斗,女性当选美国总统的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2020美国大选结果揭晓时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2020美国大选结果揭晓时间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