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尼采留学怎么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尼***留学怎么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弃医从文的故事?
1902年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的时候便去当军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还想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社会改革的信仰,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
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
于是1906年秋,鲁迅便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
鲁迅在一家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布尔加科夫,苏联俄罗斯作家。1916年基辅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被派往农村医院,后转至县城,在维亚济马市迎接了十月革命。
1918年回基辅开业行医,1920年弃医从文,开始写作生涯,著作有长篇***《***和玛格丽特》(1966)。直到逝世,其他著作有剧本《莫里哀》(1936)、传记体***《莫里哀》(1962)等。
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早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
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到刀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
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从此,鲁迅把文学作为自己的目标,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写出了《呐喊》、《狂人日记》等许多作品,向黑暗的旧社会发起了挑战,唤醒了数以万记的中华儿女,起来同***派进行英勇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夜以继日地写作。
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他本来学的是医学,可是他发现国人的思想素质文化水平非常的低,有不可救药的趋势,所以他就弃医从文。
尤其是当他在学习医学知识时候,看一些时事的电影的时候,发现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中国人却在中间受害,并且有许多中国人麻木不仁的欢呼跳跃。所以他想拯救中国人的良心,唤醒国人的麻木的思想。
这是大文豪鲁迅的经历。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人。少年时家道中落,曾到南京求学,后东渡日本,选择学医以拯救国人。又一次课间休息放电影,时值日俄战争,日本与俄国在中国东北摆开战场厮杀,影片放的是日军处死间谍,而那个间谍却是个中国人,观影得日本学生欢呼雀跃 鲁迅鲁迅大受***,觉得唤醒国人比医治国人更重要,于是放弃学业回国,写出《狂人日记》等一系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中国散文之父?
中国的散文之父是鲁迅。
鲁迅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尼***留学怎么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尼***留学怎么样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