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李嘉诚 抛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李嘉诚 抛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李嘉诚上次抛房产是什么时候?
2013年。
从2013年开始,李嘉诚在内地开始频繁抛售地产项目,以及商业物业***。2013年从内地抛售***的项目,累计获得超过200亿元的现金。在2014年抛售的速度加快,成功卖出了香港和内地的多处项目,当年累计***904亿港元。
上次是从2013开始抛售
2013年8月,李嘉诚开始抛售内地资产(包括房产),旗下的“长江实业”以及“和记黄埔”相继地抛售百佳超市、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OFC写字楼及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停车场。据悉,李嘉诚抛售的内地资产涉及金额约为410亿港元。
如何看待李嘉诚再次抛售内地项目,***超千亿?
再次抛售内地房地产项目跟***千亿在时间轴上要区分开来,李嘉诚先生是从2013年以来就开始逐步抛售内地和香港的物业,在这些年里总共抛售超过了1000亿,而是近几年来几乎很少投资内地房地产市场,而把资金投入到以英国为主的海外市场。从李嘉诚先生的全球投资眼光来看,其实也是无可厚非,只是这种吃相难看的做法有些不得人心。
李嘉诚先生从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进入内地的房地产市场,在当时为了吸引港资、台资,很多土地几乎是地板价就给予了他们,而当时地方在经营土地上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造成了有很多的空子可钻,一些地块可以通过囤积十多年,甚至数十年才陆续开发,造成了大量的地价翻了几十番,坐收渔翁之利。
可我国房地产市场被逐步超高之后,觉得无利可图之时,就开始疯狂抛售,把资金转移到了海外投资,甚至是差点就是留下一地鸡毛。内地如此,香港的房地产市场更是如此。
这也是由于李嘉诚投资是属于港资或海外资本,这种资金来到内地可以来去自如,无法加以约束。不同于内资企业在投资房地产后,如需要把资金从中剥离出来,可还是由于银行的货币管制缘故只能是在区域内流动,用资金出走还需要进行管控。还有不同的是,李嘉诚的融资都是来自于自有资金、香港融资喝海外融资,这样就能够避过各种制约,达到来去自由的目的。
对于李嘉诚先生可以制约估计只留下道德和良心,可这两样在商人眼里到底分量多大也就只能因人而异,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李嘉诚、王健林抛售地产,因预见今日房价趋势,你怎么看?
感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李嘉诚和王健林应该算我国最早一批做房地产项目的,而且发家致富了,李嘉诚多年蝉联亚洲首富宝座,王健林也是大陆首富常客,当然两位也是率先抛售地产进行转型的代表。借此机会简单谈谈对于这两位大佬抛售地产的一些观察。
2014年是李嘉诚抛售商业房产最为疯狂的一年,这一年也被国内媒体誉为李嘉诚抛售国内房产,确实有数据显示在从2013年8月到2014年1月至11月,李嘉诚通过抛售内地物业获得累计获得367亿的资金总额;这种密集的抛售不引起人的注意都是不行的。
王健林抛售房产最密集的年份集中在2017年,这一年万达开始抛售国外的众多地产项目,包括国内的很多项目纷纷向各个地产商进行抛售,包括融创、富力等。仅仅18个月时间万达的负债就减少了2158亿元,负债率低至60%;进入2019年后万达继续进行卖卖的模式,万达百货如今也已经成为苏宁易购的囊中之物。那么这两位地产大佬为什么会抛售地产?几点愚见:
第一、企业转型的必然性。从2013年到2014年李嘉诚抛售了那么多地产物业,但是2014年李嘉诚先后收购爱尔兰移动通信服务商O2和组建了一家飞机租赁合资公司;可以理解为李嘉诚抛售地产的目的是为了投资新的项目。包括王健林也是这样,从2016年开始地产商融资困难后,王健林就开始思考转型问题,后来的动作也表明了,万达未来的主营业务就是:收房租和商业管理。
第二、确实地产的利润在下降,商人都是逐利的。房地产利润从2015年之后开始下降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尤其是从2016年进行金融管制后,地产商的融资渠道普遍变窄。尤其对于境外资本有一定依赖作用的企业来说(一般来说香港上市的公司主要是为了吸引境外资本青睐)。在利润已经不大情况下,在高处抛售或许是最好都选择。而李嘉诚和王健林都是这方面的好手,商人的嗅觉不得不说是很灵敏的。
第三、家族企业都是为了给下一代打基础。李嘉诚的企业和王健林的企业有一个很相同的特点,就是家族企业。虽然说如今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表态不愿意接手万达,其实际原因个人猜测是因为以王思聪的资历和能力来说根本不足以服众和维持业务运营。结果也是如此,李嘉诚将路铺好后给了自己长子;王健林如今也在铺路的路上,未来王思聪接手万达是必然。
第一、趁自己能干多干几年是所有中国父母的特点。这就是中国父母的特点,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想着子女的未来。哪怕是以后自己不在了,至少子女还都可以过得很好。李嘉诚就不说了,年过90岁才退休;王健林开始疯狂转型的时候也已经年过六旬,与其说看破房价还不如说自己给自己留退休时间,要知道年过六旬后能够折腾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尤其是中国出现了马云这样的怪才,55岁就宣布退休了,可想对于王健林的***有多大!
李嘉诚,王健林,甚至万科 ,碧桂园近几年的举动其实都是一个去杠杆,轻资产,控制风险的举措。其实他们无法预测房地产何时调整,但是他们知道的是现在房地产确实处于一个高风险,高泡沫,高杠杆的位置,甚至未来再次暴涨的可能性很低,因此自然要降低投资比例!
要知道一名优秀的投资人可以预计到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但不一定知道何时会发生。重心需要放在“什么”上面,而不是“何时”上。如果对“什么”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对“何时”大可不必过虑。
顶级商人们的投资思维是和普通人不同的,他们的资金体量非常大,所以资金的安全性和风险性要考虑的非常充分!要知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在目前这种经济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减少资金亏损的风险,甚至保持一个稳定的盈利,这才是重中之重!
因此对于中国的房地产来说,黄金的20年周期已经结束,未来可能是一个分化走势,一线城市强者恒强,拉长10-20年可能稳稳跑赢通胀,而三四线城市可能就是一个震荡回调的趋势了!
而对于许多大佬来说,他们的资金量是不足以全部买入和进入一线城市的投资,因为这些城市不但限购,而且惜售,能够被挖掘的都已经被挖掘,剩下的要么就是天价,要么就被捏在其他地产商的手里不肯卖!所以势必要抛售手头上一些没有发展空间的地产,寻找其他的机会进行投资!
⭐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和投资背后的真正逻辑。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李嘉诚选择在市场最好的时候抛售国内的物业,是什么原因呢?
李嘉诚从他自己的行为来看,他完全将自己定位为商人,唯利是图,有利可图就干无利可图就跑,说实话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但我们知道一个企业大到一定程度,就不能仅仅是一个家族企业,他应该有社会责任和义务,否则这么大的企业如何承载?我个人认为李嘉诚房地产领域完全撤离中国市场,将企业的主战场放到英国,是不明智的选择。而且英国目前正在脱欧,无论结果如何,英国都会有一段时间混乱期,而且紧接着会出现爱尔兰从英国闹分裂的问题,英国会出现很长时间的动荡,多长时间不好预料。而且如果真出现爱尔兰脱英,那么英国会处于动荡之中,那么英国的商业环境就不会太好,市场甚至会大大恶化。反观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速度绝对总量依然是世界首位,关键是有全球最大的人口和市场。所以个人认为,李超人完全放弃中国房地产市场,并非明智,如果怕亏损,可以卖掉大部分,保留一小部分,但中国其它市场李超人依然大有可为啊!如果那样就不会导致国人对李超人家族企业的反感,那么他其它的商业机会也不会受影响,甚至还可以与国家、央企合作,干更大的事业?你认为呢!
以李的精明算计,及对大陆政治的了解,他知道该走了,他选择了一个最好的时机,***溜了。他是一个合格的商人,地道的奸商,唯利是图,毫无社会担当,更不想负责任。为富不仁。
说李嘉诚不爱国,我肯定不赞成。但是爱国跟爱国家爱政党又是两码事,大范围投资英国,短期看,有转移资产嫌疑。但是长远看,问题不是很大。资产依然在李家,只要国家好,钱财还是会回来的。不可否认对精英人士来说,国外依然是人间乐土,国内跟国情,政治有关。很多人恨李嘉诚只不过是自己不是他,有钱的钱又出不去,自己享受不完。又不舍得捐赠,既然国家有不好的就要努力去修补他,而不是打碎再建。乱七八糟权当扯淡
说白了李嘉诚就是那种最纯粹的商人,无国无家,只有利,从坚守商人的本分上来说,李嘉诚这样做没有任何问题。
但从个人感情上来说,这种无国无家无父无母的缺乏感情式的作为,并不值得人们效仿提倡。
当代社会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社会,对于有钱人,或多或少都会高看一眼,对于李嘉诚这样的首富式人物来说,自然都得多看好几眼。
但不得不说李嘉诚的作为并不值得提倡,一句话:资本无国界,但资本家有国家,终归你是个中国人,无论如何胳膊肘不好往外拐的那么明显。
李嘉诚在市场最好的时候抛售国内的物业,也许跟他嗅到了不友好的社会气息相关,那就是大家越来越看清他的本质,看透他的本性,只为逐利,不讲社会责任。
把商人本性***裸的给大家表现了一遍,李嘉诚在资本操作上的狼性,自然不可能换来大家同情理解的目光,中国人将就投桃报李。
李嘉诚竭泽而渔式的逐利,甚至不惜加剧社会矛盾来达到自己获利的目的,伤了很多人的心,也寒了很多人的心。
在李嘉诚来说,他往往利用自己的巨富身份做掩护,获得优惠的政策,拿到最便宜的地,盖房子了吗?
不能说完全没改,但又有多少是捂着不动,等到资本升职,直接出售。
对于李嘉诚抛售物业来说,很多人都觉得可气可恼,甚至有人以骇人听闻的标题提到“抓住李嘉诚,别让他跑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李嘉诚 抛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李嘉诚 抛售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