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日本每年都有人获得诺贝尔奖你怎么看?
每一个诺贝尔奖都是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而这个奖项其实不分肤色国籍,这个奖项是每一个科学家都想获得的,这是对一个科学家贡献和能力的一种认可,所以对于每一个科学家来说,能获奖都是非常荣幸的,对于每个获奖者,我们都应该去尊重,因为这是人类科学进步的人的一种肯定,每一个都获得肯定和尊重。
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是美国,亚洲获得最多的是日本,而这两个国家的各方面的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这也说明了实力代表的一切,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日本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为什么别人没有他们的成就,其实也证明了这两个国家在教育和研发领域的厉害程度,其实诺贝尔奖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体制内科研工作者的实力水平的体现。
日本这几年在科技以及其他方面上面的成就真是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为何日本在这十几年那么多人能获得诺贝尔奖,其实并不难去理解,从日本的教育和社会工作者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出日本成为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绝对不是什么偶然,在做事的方式和态度上面去看就可以感觉到非同一般。
为什么我们只有两个诺贝尔奖从人口比例来说我也不应该是这样啊,但是现实的确是让人无奈,有人说这是西方国家特意针对我们,真的是这样吗,不行就不行为什么不愿意承认而是喜欢找各种理由和借口呢,屠呦呦为什么能获得,别人为什么不针对屠呦呦呢,其实说的直接一点就是真实的水平决定了成果,我们在这方面的确有差距这是事实必须承认。
教育决定了最后的成就,我们的教育太过重视纸面上的成绩,太过忽略了动手和实践能力,最后的结果是纸上谈兵非常的厉害,真刀真枪的对决没有拿的出手的,一直会有人说被别人封锁没办法获得重要的东西 ,那问题来了这些东西别人天生就捡到的吗,别人不也是慢慢研究出来的,同是研究为什么别人能搞出来我们却搞不出来,说白了就是在许多方面存在问题。
其实在各种研发方面我们的投入并不比别人少,但是成果却寥寥,这是为什么我们真的应该反省一下了,而且有一个现象证明了一些问题,屠呦呦获得世界最高成就奖诺贝尔奖,但是她并不是科学院院士,这个说明了什么呢,如果能力不行为什么还能获得诺贝尔奖,但是什么不是科学院院士,这说明了什么呢,其实是有原因的,照这样下去并不是别人针对我们,而是我们自己自身有问题还找理由推到别人身上,没有前途了,恨铁不成钢啊现在。
为什么拿此问题连续向国人发难?你的预意是什么?想证明什么?别忘了这几年国家收买了国外几万科学家,诺奖还有意义么?科学家在多没有高智商领头人也出不了龙珠?懂不懂***?一个神经质特郎普都能跳到前台挥武世界,这是为什么?谁来正确回答此问题?
中国现在的科技发展阶段正处于应用领域,全国的大环境还是重点放在攒家底儿上面,诺贝尔理工科奖主要是奖励在科学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和发现的人,日本家底厚,有人才、物质的良性研究基础,并不奇怪。
首先,日本是除了欧美诸国之外获得诺贝尔最多的国家,截止2019年,已经有了27位,这个必须要承认。2001年时,日本***曾作出规划“50年内全日本有30人获得诺贝尔奖”,由于此前的100多年才只有8个人拿到了诺贝尔奖,这个目标因为“定的太高”收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质疑与嘲笑,不过不能不佩服当时日本***的先见之明,目前看这个目标已经完成过半。下面先看一下日本诺贝尔奖的获得构成:
这27人中,物理学奖有11人,本世纪入选的有8人;同样化学奖8人中有7人,生物(医学)奖中5人有4人,除此以外的文学奖和和平奖有3人但都是20世界被授予的。也就是,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的总获奖者24人有19人是本世纪获奖的,占了总数的79%。
以上这些可以看出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也是厚积薄发,是自20世纪下半页开始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投入,所获得的丰厚成果。
二战后,日本基本放弃军备,全力发展经济,其社会的重心与风气,也由战前的“政治家、军人”变为了“思想家、教育家、作家、学者”,这个从日本纸币上的图像就可以看出,战前的日本纸币印制的是“圣德皇太子、伊藤博文”变为了战后的“夏目漱石、福泽谕吉、野口英世”等。
日本开始发展经济时,最为重视的也是应用领域的科学与研究,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80年代中后期与欧美的科技摩擦加剧,,美国等欧美国家不断要求日本停止无偿利用西方国家的科研成果,并反复批评日本当时孱弱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企业与***不得不走自我研发的路径,其情景可以参考我们的“中兴***”。目前四分之三的日本大型企业都搞基础研究,这样的举措但更主要的是为了企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
在企业、***的重视与巨额资金的投入之下,日本的基础研究也经历了30年的发展,才开花结果。而诺贝尔奖又恰恰基本集中在基础领域方面。
反观我国,由于80年代经济才开始发展,最先注重的当然也是应用领域科学,由此就造成了在“基础材料、基础零件、基础工程、基础技术”等等各个方面基础研究的薄弱,同时又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缺乏各个行业独步世界的人才。更重要的是,由于我们不是欧美的盟友(半殖民地),在技术上或多或少又受到封锁,有些时候没有办法站在巨人的肩上。所以要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诺奖就是基础研究最高峰的体现。
我们没有日本那么勃发的诺贝尔奖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的发展阶段不同,我们的成果大爆发估计还需要2、30年的努力。另一方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兴***造成的影响殷鉴不远,加强基础研究,在科技上不再受制于人,也是我们更关心的事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